-
奋斗铸就青春:农业微生物资源发掘与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举办系列学术交流活动
时间:2023年06月26日核心提示: 6月15日至6月17日,农业微生物资源发掘与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在校园毕业季举办系列学术交流活动,搭建学术交流平台,让研究生们分享科研经验,畅谈读研心得,展现新一届学生的青春与奋斗,诠释实验室的“传承”与“创新”。 南湖新闻网讯(通讯员 许蓉 吴承春)6月15日至6月17日,农业微生物资源发掘与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举办系列学术交流活动,搭建学术交流平台,让研究生们分享科研经验,畅谈读研心得,展现新一届...
-
我室在多功能纳米材料吸附降解环境中抗菌药物及其机制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时间:2023年06月20日核心提示: 近日,我校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动物医学院和农业微生物资源发掘与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精准兽药创制与环境消减技术开发团队在多功能纳米材料吸附降解环境中抗菌药物及其机制研究中取得新进展,相关以成果以“Imprinting defective Fe-based metal-organic frameworks as an excellent platform for selective Fenton/persulfate degradation of LEX: removal performance and mech 南湖新闻网讯(通讯员 赵迎)近日,...
-
我校在国际期刊发表微生物修复稻田土壤锑污染的研究成果
时间:2023年06月20日核心提示: 近日,我校生命科学技术学院、农业微生物资源发掘与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环境微生物课题组在国际学术期刊Environment International上发表了有关微生物菌剂修复土壤锑污染和降低稻米锑含量的最新研究成果。 南湖新闻网讯(通讯员 罗雄)近日,我校生命科学技术学院、农业微生物资源发掘与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环境微生物课题组以“Toxic response of antimony in the Comamonas testosteroni and its application in so...
-
我校科技服务基层工作获湖北省表彰
时间:2023年06月15日核心提示: 6月13日下午,湖北省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召开“专业人才智汇基层”活动座谈会,我校作为优秀选派单位获省委人才办等六家单位联合发文表彰。我室郭爱珍教授作为“院士专家企业行”专业人才获得通报表扬。 南湖新闻网讯(通讯员 罗冉)6月13日下午,湖北省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召开“专业人才智汇基层”活动座谈会,省委组织部部长张文兵出席座谈会并讲话。 座谈会现场发布了《关于对服务基层工作表现突出的专业人才和选...
-
Nature杂志发表我室李国田教授团队研究成果
时间:2023年06月15日核心提示: 北京时间2023年6月14日23点,Nature(《自然》)杂志发表了华中农业大学李国田教授团队牵头完成的题为“Genome editing of a rice CDP-DAG synthase confers multipathogen resistance”的研究成果。该研究成果对扩大抗病基因来源,推动作物抗病育种、植物病害绿色防控,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南湖新闻网讯(通讯员 沙干)北京时间2023年6月14日23点,Nature(《自然》)杂志发表了华中农业大学李国田教...
-
传播科学知识,激扬科学梦想——农业微生物资源发掘与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举办公众开放日活动
时间:2023年06月07日2023年6月6日下午,农业微生物资源发掘与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以“当科学遇见少年”为主题,开展2023年度公众开放日活动。华中农业大学附属学校三年级3班全体师生40余人走进全国重点实验室,开展微生物知识科普交流,科研设备操作体验以及微生物显微观察等。 “如何发现新冠病毒的真面目?”“我们生活中有哪些常见的微生物?”“微生物是好的还是坏的?”农业微生物资源发掘与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公共技术平台曹剑波老师和汪方奎...
-
【新闻联播】加强基础研究 助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
时间:2023年06月05日核心提示: 日前,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以“加强基础研究 助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为题,报道了包括我校动物育种与健康养殖前沿科学中心在内的广大科研工作者、科研单位以服务国家战略和引领高质量发展为主线,大力加强基础研究,提高原始创新能力开展的相关工作。 央视新闻客户端消息(新闻联播)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强基础研究,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迫切要求,是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必由之路。按照总书记的指引,广...
-
【中国科学报】花十年用“笨办法”解开谜题
时间:2023年06月01日核心提示: 近日,我校农业微生物资源发掘与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湖北洪山实验室于晓教授相关成果近日发表于《细胞》。审稿人评价说,该研究突破了人们对植物感知病原机制的认识,对理解植物免疫系统具有深刻意义。《中国科学报》报道了该成果背后的故事。《中国科学报》 (2023-06-01 第1版 要闻)■本报记者 李晨 通讯员 匡敏用《白蛇传》中的经典桥段比喻BTL2、BAK1与病原微生物的效应蛋白之间的关系。受访者供图 深夜,电脑...
-
【师者】彭楠:让青春在师生共同体中成长绽放
时间:2023年06月01日 核心提示: “共同体”是一个人类社会学范畴的概念, 旨在强调人与人之间的亲密关联,特别是形成共同的精神意识以及共同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在中外教育界,“师生共同体”的理念由来已久,强调师生之间的交融共生。生科院、农业微生物资源发掘与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彭楠教授将这一理念融入教书育人,引导一批批学子在师生共同体中成长成才。 编者按:近年来,我校教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培根铸魂、启智...
-
蔡鹏教授做客“学术晚茶”畅聊土壤微生物作用与潜力
时间:2023年05月25日核心提示: 5月19日,“微生物——土壤物质循环的发动机”学术晚茶活动在主楼240举行,资源与环境学院、农业微生物资源发掘与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蔡鹏教授与40余名研究生探讨土壤微生物的重要作用与研究潜力。蔡鹏讲述土壤微生物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潜力(供图 通讯员 龚艾琪) 南湖新闻网讯(通讯员 龚艾琪 胡志宏)5月19日,“微生物——土壤物质循环的发动机”学术晚茶活动在主楼240举行。资源与环境学院、农业微生物资源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