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农业大学农业微生物资源发掘与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欢迎您!

| ENGLISH

当前所在位置: 网站首页  >  实验室动态  >  正文

实验室动态

实验室动态
【新生周】彭贵青教授同新生分享与病毒的“不解之缘
发布人:发布时间:2020-09-14

 核心提示: 9月13日晚,在图书馆二楼嘉书咖啡屋,我校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动物医学院、农业微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青年科学家彭贵青教授与50余名新生围坐在一起,分享他与病毒之间的缘分,畅聊病毒研究经历中的思考与感悟。

活动现场(记者 陈锦 摄)

 南湖新闻网讯(记者 陈锦)9月13日晚,在图书馆二楼嘉书咖啡屋,我校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动物医学院、农业微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青年科学家彭贵青教授与50余名新生围坐在一起,分享他与病毒之间的缘分,畅聊病毒研究经历中的思考与感悟。

 彭贵青用“懵懂中的邂逅、热恋中的相知和成熟后的相伴”描绘了自己同病毒研究从结缘到潜心投入的过程。提起和病毒的缘起,彭贵青用了“刻骨铭心”来形容,他分享了自己第一志愿高分报考华农兽医专业的初心,他说,24年前家庭因为一场猪瘟“一夜回到解放前”,也让自己立志学兽医专业。谈及自己多年的求学、工作经历,他表示“只问初心,无问西东”,他说“动物病毒研究就是他的初心,对她的爱只增不减”,他也笑称,同学们在大学里也会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找寻、发现和热爱的过程就像恋爱一样,是一场奇妙的邂逅和缘分。

 与新生答题互动(记者 陈锦 摄)

 “病毒是什么?是‘病’+‘毒’吗?”彭贵青向同学们提问,“有谁能说出病毒的种类?”在分享过程中,彭贵青带来了恩施建始县扶贫的茶叶作为纪念品,和同学们答题互动。他从病毒的形态、如何有效防御病毒攻击、消灭病毒进行了讲解。他说,只有充分了解病毒的机理,才有办法去抵御病毒的侵袭。随即,他又抛出了问题与同学们互动:“病毒有好的吗?”“认识病毒后,我们能做些什么?”在互动中,彭贵青介绍说,刚刚获得表彰的“人民英雄”陈薇院士,就是通过腺病毒研制疫苗,作出了突出贡献。他表示,我们一方面需要控制各种病毒性疾病的发生与流行,另一方面要探索如何利用病毒为人类造福。

 在和同学们分享疫苗之父巴斯德的贡献后,他说,伟大科学家的研究成果往往会影响和改变世界,他鼓励同学们潜心研究,像巴斯德那样为造福人类作出卓越贡献。他介绍说,科学研究是一个从实践到理论再到实践的过程,希望大家学习的时候从实践中发现问题,依靠书本理论和实践研究论证,在理论和实践的反复摸索中不断发现、不断创新。

 “冠状病毒是什么?我们面对新型冠状病毒应当如何做好防护?”在谈及自己研究的冠状病毒时,彭贵青如数家珍。他结合今年新冠肺炎疫情,重点介绍了新型冠状病毒的性状以及日常的防护措施。在谈及疫情期间传播的各类谣言,他表示“谣言止于智者”,希望大家能够通过学习,树立科学观,通过学习明辨是非,不仅要科学防范,也要做到不信谣、不传谣。

 他通过视频分享了在疫情期间全力救治患“犬瘟热”小黑的故事。他说,当身边的人都在说“放弃吧,没救了”,他心中始终有一个声音在说,“不能放弃”。他表示,当小黑在他悉心救治下奇迹般痊愈,就好像黑暗中的一道光亮,照亮了疫情期间的灰暗岁月。他动情地说,疫情给我们每一个人都上了生动的一课,我们学习自然科学,首先要学会如何热爱自然,尊重每一个生命。

 “三文鱼上检测出新冠病毒,能不能说明病毒可以在鱼类中传播?”“新冠肺炎病毒的毒性会不会随着变异和传播逐渐减弱?”在随后的自由交流提问环节,同学们就新冠肺炎病毒提出了很多问题,彭贵青都一一作了解答。他表示,目前没有任何证据表明新冠病毒能够感染鱼类。他说,“新冠病毒可能将与人类长期共存,在面对冠状病毒时,我们不用恐慌,要以科学态度和科学技术做好防护。”

同学们专注聆听(记者 陈锦 摄)

 一位来自经管学院的新同学和彭贵青探讨关于新冠肺炎疫苗市场化的问题时,彭贵青对他的关注给予了肯定,他说,无论学习什么学科,都可以发扬“创新、创造、创业”的“三创”精神, 他鼓励大家开展跨学科学习,以学科的交叉融合,促进创新成果快速产出和转化。在谈及生物研究伦理学问题时,彭贵青表示,我们反对一切不道德、反科学的研究行为,作为科研工作者应当遵守相应的法律法规以及科研道德和伦理,真正把科技应用到服务人类的美好生活中。

 “您觉得科研工作枯燥吗?”在被问及这个问题,彭老师敞开了心扉。他坦言说,枯燥肯定是有的,尤其是在科研遇到困难和瓶颈的时候,不仅是枯燥,更多的是困惑和苦恼。他分享了自己在读博时候“从无到有”的研究经历,他说,面对困难和阻力,应该要做的是尽全力想办法去克服,当你迈过了那个坎,你所获得的幸福和满足感会让你的孤独、迷惘不值一提。他还建议大家发展一门运动爱好,他说,在研究最艰难的时候,羽毛球是他调剂和平衡身心的一剂“良药”。

 “您读博士离开了华农,为什么又选择回华农工作?”被问及自己的选择,彭贵青表示是“初心”使然,他说,华农是一所“接地气”的学校,无论是张启发院士的绿色超级稻、还是陈焕春院士的疫苗,都是真正立足于大地,把论文写在大地上。作为华农人,就是想通过基础研究,去关注和解决农业生产、养殖过程中的现实问题。

 分享结束时,彭老师留下自己的联系方式,希望能够和大家在未来继续深入交流、共同学习。最后,他勉励新生朋友,牢记强农兴农的使命,找准自己的目标和初心,并为之奋斗,做一名脚踏实地的华农人。

 审核人:吴义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