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农业大学农业微生物资源发掘与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欢迎您!

| ENGLISH

当前所在位置: 网站首页  >  科研进展

科研进展

科研进展
  • 我室在微生物氧化有机硒和单质硒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时间:2022年04月26日

     核心提示: 这些研究证实微生物广泛参与了有机硒和单质硒的氧化,进而增加土壤硒的生物有效性和植物可利用性,为植物富硒产业提供了新的思路。​ 南湖新闻网讯(通讯员 汪依婷)近日,我校生命科学技术学院、农业微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环境微生物王革娇教授团队在国际学术期刊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发表了微生物氧化有机硒和单质硒的最新研究成果,首次证明了微生物参与土壤有机硒的氧化,增加土壤硒的生物有效性...

  • 我室在表观遗传修饰调控稻瘟菌致病机制方面获得新进展

    时间:2022年03月28日

     核心提示: 近日,农业微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植物科学技术学院陈小林课题组研究成果t发表。研究以稻瘟菌-水稻为模式系统,揭示了N6-甲基腺苷修饰(N6-methyladenosine RNA, m6A)调控植物病原真菌侵染结构功能的新机制。 南湖新闻网讯(通讯员 任智勇)近日,我校农业微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植物科学技术学院陈小林课题组研究成果以“MTA1-mediated RNA m6A modification regulates autophagy and is required for infectio...

  • 我室揭示神经系统感知病原入侵、精调免疫应答新机制

    时间:2022年02月10日

     核心提示: 2 月 8 日,我校曹罡教授课题组在 Neuron 发表文章 Neuron-derived neuropeptide Y fine-tunes the splenic immune responses,发现神经系统感知病原感染,上调神经肽 NPY 基因表达,精细调控机体免疫应答反应的新机制,揭示了神经源性的 NPY/F 是介导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交流的一种「古老语言」。​ 南湖新闻网讯(通讯员 肖珂 余劲松) 2 月 8 日,我校曹罡教授课题组在 Neuron 发表文章 Neuron-derived neuropept...

  • 【中国科学网】科学家找到动物冠状病毒药物研发新靶标

    时间:2021年12月20日

     核心提示: 近日,华中农业大学教授彭贵青团队和赵书红团队合作,鉴定出冠状病毒复制所需的关键宿主因子TMEM41B并阐明了其分子机制,为动物冠状病毒的药物研发和抗病育种提供新的靶标。 近日,华中农业大学教授彭贵青团队和赵书红团队合作,鉴定出冠状病毒复制所需的关键宿主因子TMEM41B并阐明了其分子机制,为动物冠状病毒的药物研发和抗病育种提供新的靶标。 冠状病毒“利用”和“劫持”宿主因子来调节细胞内环境,并在细胞...

  • 动物冠状病毒研究团队在病毒复制机制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时间:2021年12月07日

     核心提示: 近日,我校农业微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彭贵青教授团队和赵书红教授团队合作在冠状病毒复制所需的关键宿主因子TMEM41B的研究成果以题为“Genome-scale CRISPR screen identifies TMEM41B as a multi-function host factor required for coronavirus replication”发表于国际期刊PLOS Pathogens。 南湖新闻网讯(通讯员 孙丽蒙)近日,华中农业大学彭贵青教授团队和赵书红教授团队合作,鉴定出冠状病毒复制所需的关键...

  • 我校学者首次提出“空间位置效应”概念

    时间:2021年10月02日

    ​ 核心提示: 2021年10月1日,Trends in Biotechnology在线发表了华中农业大学农业微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湖北洪山实验室何进教授研究团队的研究成果,研究首次提出“空间位置效应”的概念,开辟了合成生物学一个新发展方向。 南湖新闻网讯(通讯员 李舟、阳鹤、王逸飞)2021年10月1日,Trends in Biotechnology在线发表了华中农业大学农业微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湖北洪山实验室何进教授研究团队的观点型论文“The spatial...

  • 金梅林教授团队在SARS-CoV-2 RNA基因组结构动态变化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时间:2021年09月29日

     核心提示: 9月28日,我校金梅林教授团队联合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赵志虎研究组、英国爱丁堡大学Grzegorz Kudla组和武汉菲沙基因等团队在SARS-CoV-2 RNA基因组结构动态变化上的研究成果以题为“In vivo structure and dynamics of the SARS-CoV-2 RNA genome”发表于国际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 南湖新闻网讯(通讯员 黄坤)9月28日,我校金梅林教授团队联合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赵志虎研究组、英国爱丁堡大学Grz...

  • 我室学者在蓝细菌藻胆体组装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时间:2021年09月27日

     (通讯员:牛楠楠)近日,通过与以色列加利利研究院Dror Noy课题组合作,华中农业大学农业微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赵开弘课题组在蓝细菌藻胆体组装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研究成果在《The Plant Journal》杂志在线发表,题为“The Phycobilisome core-membrane linkers from Synechocystis sp. PCC6803 and red-algae assemble in the same topology”。 光是一个主要的环境信号,在植物和蓝细菌中调节多种重要的生理过程。光可以...

  • 我校作物病害绿色防控团队在真菌病毒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时间:2021年08月26日

     (通讯员 谢甲涛)8月24日,我校农业微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植物科学技术学院姜道宏教授领衔的研究团队在PLoS Pathogens上在线发表了题为“Nine viruses from eight lineages exhibiting new evolutionary modes that co-infect a hypovirulent phytopathogenic fungus”的研究论文。该论文对核盘菌病毒的多样性进行了研究,发现了多个在进化上具有独特性,及在实践上具有潜在生防价值的真菌病毒,为研究病毒的进化提供了线...

  • 【科技日报】编辑一个作物基因 防控两种真菌病害

    时间:2021年07月27日

     核心提示: 华中农业大学科研团队通过基因编辑技术获得了对两种真菌病害具有高抗性的作物。​ 科技日报讯 (记者刘志伟 通讯员蒋朝常)记者7月24日从华中农业大学获悉,该校科研团队通过基因编辑技术获得了对两种真菌病害具有高抗性的作物。相关研究近期在线发表于《植物生物技术》上。 在农田环境中,作物往往需同时应对多种病原菌的侵染,创制能够抵御多种病原体的品种将显著提高作物的生产效益和生态效益。该研究利用CRISP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