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农业大学农业微生物资源发掘与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欢迎您!

| ENGLISH

当前所在位置: 网站首页  >  学术活动  >  学术报告  >  正文
学术报告
“学术晚茶” 师生共话极端微生物
发布人:发布时间:2023-05-25

 核心提示: 5月16日晚,以“探索生命的极限——极端微生物”为主题的学术晚茶在倍阅书店举行,资源与环境学院、农业微生物资源发掘与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刘俊老师与现场50余位同学一起分享极端微生物的相关知识。

 南湖新闻网讯(通讯员 向美荣 康妙红)5月16日晚,以“探索生命的极限——极端微生物”为主题的学术晚茶在倍阅书店举行,资源与环境学院、农业微生物资源发掘与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刘俊老师与现场50余位同学一起分享极端微生物的相关知识。

 “大家认为什么样的环境会孕育生命?”刘俊老师向同学们提出问题,“火星是太空中少数可能存在液态水的星球。众所周知,水是生命之源。那么,火星上是否存在生命?如果存在,生命能承受的环境条件极限在哪里?”通过引入“中国火星探测计划的提出”这一话题,刘俊老师展开了对生命的极限这一主题的探讨。

 极端环境指的是环境的某种或多种物理化学因子超出人类和已知绝大多数生物适宜栖息的极限值,如冰川的低温、热泉的高温和盐湖的高浓度盐离子。刘俊老师介绍道:“自然界的极端环境往往是以多重胁迫的形式存在的,而在这一环境中孕育出的生命便是极端微生物。对极端微生物进行研究,不仅有利于揭示生命的起源与演化,认识生命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还将为寻找地外生命提供线索。”

 谈到生命的起源,刘俊老师为同学们科普了学界最新研究结论:“我们今天生活的地球最初也是一个极端环境,在研究地球生命的起源过程中,存在多种假设。Nature近期发表的一篇文章为‘地球上最早的生命诞生于深海热泉’这一观点提供了证据。”关于极端微生物的分类,刘俊老师介绍道:“根据生长的极限条件,它们可分为嗜热微生物、嗜冷微生物、嗜酸微生物、嗜碱微生物、嗜盐微生物、嗜压微生物和耐辐射微生物。”同时,刘老师向同学们介绍了各类极端微生物的定义、极端环境适应机制及其资源开发与应用。

 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动物医院的林峥嵘同学问道:“我们知道细、菌可以通过抗生素来抑制,那么极端微生物也能够被抗生素所抑制吗?”刘老师回答道:“抗生素通常用来对抗细菌,因此对于某些极端细菌来说,抗生素可能有效。但对于极端古菌和极端真菌,抗生素可能难以起到作用。”

 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李雅静同学提出疑问:“在提供适宜条件的情况下,在实验室中培养极端微生物容易吗?”刘俊老师表示:“事实上,99%的微生物是不可培养的。尽管随着生物信息学等科学技术的发展,我们能够认识和研究越来越多的微生物。然而在实验室中提供一些极端条件,如极端压力,对我们来说仍然是一项挑战。对此,我们只能用其他限制条件作补充,尽力创造出相似的培养条件。”

 最后,刘俊老师与同学们分享了他在进行极端微生物研究时去过的不同地方。他表示,虽然科研工作异常辛苦,但在这个过程中仍然能够体验到许多乐趣。他借此机会勉励同学们积极投身科研工作,发掘其中的乐趣,同时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

 审核人:镇志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