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农业大学农业微生物资源发掘与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欢迎您!

| ENGLISH

当前所在位置: 网站首页  >  实验室动态  >  正文

实验室动态

实验室动态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传染病学分会“第二届流行病学学术研讨会”召开
发布人:发布时间:2022-12-13

 核心提示: 2022年12月11日,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传染病学分会“第二届流行病学学术研讨会”在线上圆满召开。会议总结了我国近年来在动物流行病学科学研究、临床应用、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的成果与存在的不足。

会议图片

会议图片

 南湖新闻网讯(通讯员 陈颖钰)12月11日,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传染病学分会“第二届流行病学学术研讨会”在线上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传染病学分会和华中农业大学主办,国家动物结核病专业实验室(武汉)、动科动医学院、湖北省兽医流行病学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华中农业大学农业微生物资源发掘与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与国家现代农业(肉牛/牦牛)产业技术体系疾病防控研究室共同承办,并且得到了国家现代农业(肉牛/牦牛)产业技术体系的特别支持。

 大会开幕式由动物传染病学分会流行病学专业组秘书、我校陈颖钰副教授主持。动物传染病学分会秘书长李昌研究员首先代表分会理事长金宁一院士致开幕词,他对与会领导、嘉宾与代表的参会表示衷心感谢。我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姚江林致辞,他介绍了学校基本情况,并表示,新冠肺炎以来,一些流行病学的词汇如“密接”“封控”“你阳了吗”家喻户晓,说明流行病学十分贴近生活;同时,随着养殖规模化和经济全球化,兽医流行病学将会越来越重要。他希望各位学者以此为契机,为动物传染病、流行病学研究再立新功。动物科技学院、动物医学院院长赵书红对会议的召开表示祝贺。最后,流行病学专业组主任、我校郭爱珍教授致辞,她对参加此次会议的与会领导、报告专家、各位委员和代表表示衷心感谢,她介绍了本次会议的主题、报告设计、海内外报告专家的组成,表示本次会议报告内容丰富,体现了国际合作和新老传承的特点;同时,对专业组委员两年来在兽医流行病学科研、教学和参与国家动物疫病防控实践中取得的成绩予以肯定,也强调了我国兽医流行病学能力和水平与发达国家和医学流行病学间的差距,希望通过这次会议加强合作,齐学共进,并预祝大会能够取得圆满的成功。

 会议设立有特邀报告和主题报告,16位国内外知名专家就国内外动物群发病的流行形势、风险因子分析、监测、建模、防控和净化等多个方面进行了报告。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邴国霞处长就“全国主要动物疫病流行现状及趋势”作了开场报告,从全国角度,透彻地分析了我国重要动物病种的流行形势。扬州大学焦新安教授详细介绍了我国食源性病原微生物定量风险评估的历史、进展、存在的问题和建议。澳大利亚默多克大学荣休教授Ian Robertson从生态学角度,对全球气候变化与动物疾病之间的关联进行了分析,指出气候变化尤其是全球变暖已是不争的事实,造成的影响可能是巨大的,我们要从监测、聚焦气候敏感性疾病(如虫媒性疾病)、新野生动物疾病、选择抗性基因型/表型的品种等方面加以应对。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李印博士对我国华南猪场的流感流行、风险因子、广东活猪调运市网络分析和猪流感防控建议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介绍。联合国粮农组织亚太区域办公室唐浩博士深入解析了价值链分析在动物疫病防控中的重要作用和应用。浙江农林大学宋厚辉教授介绍该院利用全基因组测序技术对猪腹泻病相关病原的检测和鉴定结果,把多病原混合感染的现状诙谐幽默地概括为“剪不断,理还乱”。

 浙江大学乐敏研究员、我校彭忠研究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王兴龙教授、中国农科院长春兽医研究所冯烨副研究员分别介绍了沙门菌、多杀性巴氏杆菌和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的分子进化规律,南京农业大学杨丹晨副教授针对许多疾病检测缺乏金标准或分型困难等现状介绍了多维数据诊断推断的建模研究。辽宁省农业发展服务中心李树博研究员分享了辽宁省1949-2017年间炭疽的流行特征,并根据炭疽再次发生的时间间隔规律进行了县和乡镇的风险分组,对相应的防控措施提出了建议。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史秋梅教授介绍了河北省肉牛腹泻的病原学特征以及一例霉菌中毒案例。湖北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裴洁高级兽医师介绍了湖北宜昌羊布鲁氏菌病区域净化的实践经验。我校郭爱珍教授和朱小洁博士(现就职于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介绍了中国中部地区奶牛结核病流行病学调查及其风险因子分析研究成果;我校陈颖钰副教授则从案例教学的角度,介绍了针对不同培养类型的学生,采用不同案例教学的兽医流行病学教学方法的效果。

 会议由华中农业大学狮山云景直播平台以及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中国兽医发布同期直播。本次会议注册代表654人,两个直播平台共计20000余人次观看直播。与会专家和代表们通过平台、腾讯会议、会议微信群等多种方式进行了交流。代表们在留言栏中提出“现阶段确诊抗原检测的主要依据和标准”“动物疫病防控过程中的监测系统数据质量”“鸡胚法用于细菌毒力鉴定的可行性和原理”以及“巴氏杆菌有没有C型”等多个问题,与会专家均进行了详细解答。

 此次会议达到预期目标,总结了我国近年来在动物流行病学科学研究、临床应用、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的成果与存在的不足,为兽医流行病学今后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并广泛促进了国际和国内同行间的学术交流,对推动我国兽医流行病学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审核人:郭爱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