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多年来,中国工程院院士、我校陈焕春院士及其团队坚持为农民养殖户解决生产一线的问题,被称为“养殖户的守护神”。1月13日,湖北卫视湖北新闻播出了陈焕春院士的故事。
我国是畜牧业大国,肉、蛋 总产量已连续几年名列世界首位,但动物疫病却时刻威胁到产业安全。“惟楚有才、人才兴鄂”,今天我们走近被称为“养殖户的守护神”的科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农业大学教授陈焕春。
在华中农业大学,陈焕春院士团队正在通过远程视频诊断平台,为千里之外的养殖户提供临床诊断服务。无论有多忙,陈焕春都要求自己和团队,必须坚持为农民解决生产一线的问题。
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农业大学教授陈焕春:“当年一般我早上大概7点10分或者7点20就到实验室了,周围农村,孝感、黄冈这些地方,周围养鸡养猪的人,一般早上很早就来了,就在外面排队了。”
陈焕春的学生徐高原:“无论是万头猪场还是养几头猪的小户,他都是一直在一线去为他们解决问题,所以大家都很感谢他,称他为我们国家养殖户的‘守护神’。”
科研要解决一线问题,源自陈焕春院士在一线工作时的深刻感受。1972年,出生于农民家庭的陈焕春,刚刚从华中农业大学畜牧兽医专业毕业,在天门实习的时候,亲眼看到当地的耕牛因为腹泻病大量死亡,农民不得不自己拉着绳索在稻田里犁地。
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农业大学教授陈焕春:“人犁地是非常痛苦的,一亩地需要一个家庭劳作很多天,当时一直心里觉得这个病危害很大,所以我就下定决心,一定要做好家畜传染病的研究工作,让农民不再受这种苦。”
让农民不再受苦,这样的誓言激励着陈焕春一路成长。1984年,陈焕春放弃德国慕尼黑大学的高薪和优越的科研环境,回到华中农业大学一间缺水缺电、没有一件科研仪器的研究室。
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农业大学教授陈焕春:“我当时回来,设备很紧缺,到他们报废了的仓库里头去,看能不能寻找一些还能用的东西。”
就这样从零起步,实验室被一点点建立起来。90年代初,江汉平原的生猪养殖产业遭遇未知疾病,大批生猪突然死亡,陈焕春每天泡在实验室和猪圈里,经过无数次的失败和再研究,终于找出了罪魁祸首——伪狂犬病病毒,并迅速研发出了疫苗。
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农业大学教授陈焕春:“伪狂犬病 (当时)是西方养殖业的第一杀手,基因缺失疫苗研制出来以后,没有想到效果出乎意料之外的好,上午打了下午就有效,下午打了第二天有效。”
陈焕春的学生徐高原:“这些疫苗都是养殖户急需的,以前国内又没有的,国外的疫苗也很贵,我们的疫苗比国外要便宜很多,得到了大量的应用。”
从那以后,陈焕春和他的团队先后研制出猪兰耳病、猪链球菌病等多种疫苗,成果还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在动物流感、动物结核等重大人畜共患病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虽然成绩斐然,但陈焕春却发现,疫苗生产环节,还存在技术和设备跟不上的问题。陈焕春决定自己干,2001年,陈焕春带领团队创办了武汉科前生物,在做孵化器的同时,进行疫苗生产。如今,科前生物已经上市,四种产品在全国市场排名第一。
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农业大学教授陈焕春:“中国人的饭碗要端在自己手里,基础研究跟应用研究要并重,把创新做上去,把产品做上去,肯定会由制造的大国变为制造的强国。”
视频链接:http://m.hbtv.com.cn/p/21178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