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新闻网讯(通讯员 张月琪 张曼)11月16日晚,第240期“学术沙龙”在图书馆一楼明雅书斋举行。我校生命科学技术学院、农业微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孙明教授与在座师生分享了他与Bt结缘三十年的故事。
一个简短的开场白后,孙明开始了他的人生经验分享。大二的微生物课堂上,他与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 Bt)结缘,此后三十年中,他便一直在Bt领域耕耘,坚守着他的初心。孙明将自己对Bt的研究分为了三个时期:1988至1998年的学习期,1998年2008年的成长期,以及2008年至2018年的发展期。
“学习期也是一个积累期。”孙明说道。在这段时期,他主要进行了学位学习、访问交流以及教学工作。他的学士、硕士和博士论文都是关于Bt的研究。虽然研究对象相同,但是研究手段和方向却不太一样。从遗传学到生物化学,再上升到分子生物学层面,全方位的学习使得他对Bt的生理习性、杀虫机理、国际研究进展以及应用前景不断精进。出国访问交流过程中,孙明在实验操作方面受到了良好的训练,这方面的收获使得他在之后承担实验教学任务和指导培养研究生、博士生时能够应付自如。回国后,他认识到了国内与国外在研究水平上差距十分巨大,在当时艰难的实验条件下,他与喻子牛教授团队奋起直追,在国内同行中率先发表了Bt领域的SCI研究论文,在GenBank注册了我国科学家发现的第一个Bt杀虫基因。
“第二个十年是成长期,也是一个困惑期。”此间,孙明申请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重大课题,入选了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 先后获“湖北省技术发明一等奖”、“第十届湖北科技精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美国微生物学会青年奖、国务院特殊津贴待遇获得者等众多奖项或荣誉。同时,他还不断完善教学,主编了国家规划教材《基因工程》。在取得不断成长的同时,孙明也在困惑:“科学”在哪里,“发展”在哪里?他提出,我们做研究要找准科学和技术的关系,明确研究方向,找准“科学问题”。
第三个十年是发展期,也是一个展望期。此时的孙明已经培养了一批优秀的硕士和博士。文化建设和团队建设上,孙明实验室通过各类球赛,春游等组织运动来增强团队的凝聚力;科研上,孙老师践行第二个十年提出的找准“科学问题”的理念,在Bt领域做出了许多不错的研究成果,为我国在该领域研究处于国际一流水平做出了一定贡献。在提问环节中,在场的老师和同学就孙老师的人生选择和科研进展进行了提问。此外,对Bt感兴趣的老师和同学希望能与孙老师团队合作,开展应用方面的研究。
【人物链接】
孙明,华中农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农业微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中国农业微生物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湖北省农业微生物学专业委员会主任。曾入选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农业部“农业科研杰出人才”及创新团队,湖北省教学名师,《生物资源》期刊主编。主编出版国家规划教材《基因工程》,主讲国家精品课程“基因操作原理”。主要从事以苏云金芽胞杆菌为对象的微生物农药开发相关的基础和应用工作。先后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863、国家97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20多项科研课题。在Nucleic Acids Research,mBio等期刊上发表论文100多篇。先后获“湖北省技术发明一等奖”、“第十届湖北科技精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美国微生物学会青年奖、国务院特殊津贴待遇获得者等众多奖项或荣誉。